近些年,隨著經濟的發展,“開鎖業”因其高利潤在街頭巷尾“四處開花”,然而該行業在方便市民、服務社會的同時,也帶來一定的安全治安問題。
開鎖現狀堪憂:無照經營普遍、素質良莠不齊
在電線桿、一些小區的樓道里經常可以看見各種開鎖、家政服務的“牛皮癬”小廣告,“專業開鎖公司”、“有證開鎖”“公安認證”等字樣隨處可見。
在街道上,一些流動開鎖攤位的“裝備”也很簡單,往往是由“桌子、凳子、配鑰匙機”三大件構成。
據悉,這些“小攤位”并沒有正規的門面,也沒有在工商局注冊營業登記,屬于無照經營。還有一些街頭巷尾的五金店、修車鋪也把開鎖、配鑰匙作為副業來經營,實則沒有正規專業開鎖公司的資質,開鎖行業的現狀令人堪憂。
深層原因剖析:行業規范欠缺、高額利潤驅使
一般情況下,開鎖工只要給錢,什么鎖都能開。由于長久以來行業規范欠缺,一些潛在的“行規”便成了開鎖行業的業規,特別是收費多少完全由開鎖人一口要價,一般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,被服務者完全處于被動。
在人們遇到忘帶鑰匙,需要開鎖的時候,在自己無專業能力的情況下,都不得不求助于“專業”的開鎖人員,因此開鎖市場這塊“蛋糕”越做越大。而隨著鎖具的成本上升,開鎖要價也應聲上漲。據業內人士介紹,只要有技術,有工具,通常幾分鐘內就能獲得“暴利”。正是在這種高利潤的驅動下,一些人紛紛涉足開鎖業。
于是開鎖工為獲取經濟的利益,忽視對顧客真實身份的核實,只要給錢就可以開鎖的現象應運而生,居民安全問題大大增加。
防范應對建議:找準服務渠道、提高安全意識
需要開鎖之時,切記一定要找經“公安機關審核備案”的正規公司,千萬不要為了方便或是便宜找“黑店”“黑工”,自身也需要提供身份證給開鎖公司并做好相關登記,記住不能只有一個人在開鎖現場,可以找鄰居來作證,開完鎖之后,在付錢的時候要求開鎖公司開正規收據,收據上要印有公司的公章,雙方都要進行身份的驗證,提供有效的證件,如居民手上沒有實質性的證件,那么可以找旁邊的鄰居來驗證,或是說出里面物品的擺放位置。在開啟一些貴重或是流動的物品(比如機動車)等,一定要在110登記備案。